蔓衍定理_第一章 偏导-窗台上的符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章 偏导-窗台上的符号 (第1/2页)

    

第一章 偏导-窗台上的符号



    岭南六月,夏日早临,龙舟水尚未消退,炎热的气息已弥漫四周。夜幕低垂之际,沉甸甸的灰云再也承受不住重力,雨滴如珠串般倾泻而下,瞬间织就一片迷蒙的雨幕,将1991年的珠城浸染在一片嘈杂的朦胧之中。

    雨珠拍打着珠洲大学数学系老楼那抹陈旧的红色墙面,也刷洗着蜷缩在阶梯教室宽敞窗台下的一道瘦小身影。林蔓——那时她尚无姓名,抑或早已忘却自己的名字,只记得童年时人们唤她“林呀儿”。她紧抱双膝,单薄的衣衫被雨水浸透,紧紧贴附在瘦弱的脊背上。她犹如一只被暴雨击昏的小兽,在这方狭小的水泥台上寻找遮蔽,贪婪地吸取那从窗缝中透出的、带有粉笔灰和湿气的“教室之息”。

    教室内灯火辉煌。讲台之上,银发苍苍的老教授以响亮的声音阐述着拓扑学的基本理念,粉笔在黑板上挥洒出流畅而独特的符号:表示同胚的“≈”,描绘连通性的奇异图形。窗外的雨声雷鸣成了遥远的伴奏,而林蔓的世界,仅剩那块被雨水浸湿的玻璃,以及玻璃后那跃动着的、充满魔力的符号。虽不懂得那些文字,也听不懂那些术语,但那些简洁、对称、充满力量的图形,宛若一把钥匙,在她迷茫而渴望的脑海中开启了一线光明。她伸出冰凉的手指,无意识地在那湿漉漉的窗玻璃上,一遍又一遍地描绘着那个象征“连通”的符号。

    下课铃骤然响起,惊醒了沉浸在符号世界里的林蔓。她猛地一缩,把自己更深地埋进阴影里。人流涌出教室,脚步声、谈笑声在走廊回荡,又迅速被雨声吞没。

    在对面楼上语言课的陈默(Marcus   Chan   Shaw)也收拾好讲义,撑开伞,准备冲入雨幕。他习惯性地扫了一眼窗外——那是他每次课后无意的一瞥。而今天,那片景色中,多了一点不同寻常的动静。

    一个极其瘦小的孩子,像只淋透的雏鸟,蜷在那里。雨水顺着她枯黄打结的头发往下淌,小小的身体在晚风中控制不住地发抖。但让陈默脚步顿住的,不是她的狼狈,而是她抬起的脸。

    那张小脸脏污,却有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,此刻正死死盯着黑板的方向——确切地说,是盯着那间教室黑板上尚未擦掉的拓扑符号。那眼神里没有乞怜,没有麻木,只有一种近乎贪婪的、纯粹的渴望,一种穿透了贫穷、寒冷和绝望的求知光芒,灼热得惊人。

    陈默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。他见过流浪儿,也施舍过,但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神。这不该是一个蜷缩在垃圾堆和雨水里的孩子该有的眼神。

    他迟疑了一下,冲进雨中,跑到了那个窗台前。

    “嘿,”他尽量放柔了声音,用带着明显口音的中文问,“你…还好吗?”

    林蔓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