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寒雪有客至 (第2/3页)
> 屋里挂着金石拓片,堆着古籍函盒。古琴声流水似的淌着。 左侧休息区的酸枝木书架摆满了善本。右侧办公区的会客桌旁,有两人坐着在交谈。 那便是苏教授和那位客人吧。 她只能在软沙发前坐下,安静地在这里等待。 休息区的藏书浩如烟海,她在层层叠叠的典籍间穿梭时,竟寻到本关于秘色瓷研究的专著。 她自幼浸润在陶瓷世家里,家族传承数代的陶艺堆雕技艺,早已融入她的骨血。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,让她比谁都懂秘色瓷的金贵。 秘色瓷在晚唐成熟专供皇室与祭祀,只是这种高等级越窑青瓷在北宋逐渐衰落,最终消失。她需要潜心钻研的,正是这失传的独特制作工艺。 秦汀薇沉浸于此书,指尖轻轻描摹着书页上那些泛黄的线描图——莲花式碗、葵口盘、执壶……。她仿佛能透过纸页,触摸到千年前越窑窑工指尖的玉体温度。 — 花白鬓角的苏教授端坐在会客桌的男人面前。 男人脊背挺得笔直,自带威仪。 “宋总,你看这个怎么样?”苏教授的声音低沉而清晰。 男人正垂首听教授讲着瓷器考据,眉宇间凝着全副心神。他的手中一只小巧的青釉鱼耳炉,指尖隔着手套,正轻轻拂拭瓷器上的纹路。 “……所以这些开片纹路,其实藏着祭祀的秘密。” 他刚要开口,眼角余光扫到旁边的动静,话头顿住。 目光像被什么牵住似的,越过镂空屏风,粘在那抹素色身影上。 姑娘垂着头捧本书,身形纤瘦,单看侧影就知是个美人。 乌亮长发松松挽在脑后,带着蓬松的绒感,像要化的奶油。额角线条柔和,几缕碎发贴在耳后,下颌收得正好,弧度不软不硬,如白瓷盘缘那一道温凉的转折,勾勒出优美的脖颈曲线。 “小宋?”苏教授察觉了他瞬间的游离,出声问道。 他的喉结轻轻动了动,方才还萦绕在耳边的考据,忽然就淡了下去。 “今日就到这儿吧。”男人抬手理了理衣襟,把瓷器装好,“这个挺好的,我便先带走了。” 苏教授作罢,陪送他缓步走向门口。 “承蒙指教,今日叨扰太久了。”男人微微躬身,声音谦和温润。 苏教授微笑颔首,抬手示意:“宋总客气,随时过府,老朽无不欢迎。” 客套话还没散尽,那声音打破了寂静。秦汀薇本倚在软沙发上看书,被这温润声音一触,睫毛轻轻颤了颤。那听过的、有些模糊的对话声,不知何时潜入意识的缝隙里。 随即,“滴”,房门密码解开。 她的意识才如潮水般缓慢地重新聚拢。 哦,是客人要走了。 她动了动身体,薄毯上细柔的丝穗随之轻晃。 她抬眼望向门口,那人正背对着光站在玄关。隔着几步远,先看到的是比常人高出小半头的身子,像块被精心裁切过的墨玉,稳稳立在那里。 男人与苏教授道别时,举手投足间透着从容,带着久居上位的笃定气质。 那一刻,她忽然明白,有些人光是站在那里,就把“出身不凡”四个字写得清清楚楚。 秦汀薇放下那本书走向苏教授。 苏教授看见她后,慢悠悠地去保险柜里抱出一摞蓝布封皮的资料册,指腹还沾着点宣纸的毛边。 资料册里夹着新出的越国陶瓷残片。边角被教授用红绳细细捆过,透着股郑重劲儿。 “小薇,这是新藏品的资料。” “好的。” “对了,这学期有个陶瓷比赛,你可以试试参加。” “真的吗?” “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