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食全食美 第130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每逢灵验,陈大人便十分得意。    若是不灵,他就装着没事儿人似的。    众人便都说笑起来。    一时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陆续开始上面点。    有丫头报菜名,别的倒还罢了,唯独那孙大人一听有个鲅鱼水饺,顿时惊喜起来,忙夹了一只来吃。    果然是鲅鱼馅儿!    薄薄的面皮擀得很劲道,捏成鼓鼓的元宝肚子,里面塞满了雪白的鱼rou,夹一点脆嫩的韭菜,鲜甜而多汁。    孙大人连吃几个,只觉得满口香甜,一路来的疲惫都消失了似的。    一盘饺子而已,却在无意中触碰了回忆,令孙大人难得感慨起来。    他出生北边的渔村,幼时家贫,没什么好东西,几乎一日三餐都是炖鱼。    即便逢年过节吃顿包子饺子,也都是各色水产。    白rou不顶饿,半大孩子饿得尤其快。    他做梦都想饱饱地吃一顿猪rou。    那该是什么滋味儿啊?    只是这么一想,口水都快流下来。    孙大人的童年充斥着腥气,偶尔随父亲进城卖货,也被人捏着鼻子嘲笑臭打鱼的。    他曾痛恨那股萦绕不去的海腥味,更痛恨仿佛永远都吃不到尽头的鱼!    他觉得羞耻。    当时他就想,若来日发达,此生必不再吃鱼!    哪怕有人丢到眼前,求着他,他也不吃!    后来父亲出远海摸了大珍珠,偷偷出去换了钱,果然发达了。    再后来,孙大人一家人搬到城里,过上了梦寐以求的远离渔村的生活,果然不再吃鱼。    曾经遥不可及的肥猪嫩鸭成了餐桌上的常客,哪怕不是逢年过节,大家也可以随便吃白面儿的rou蛋饺子包子了。    可也不知怎的,他反而又渐渐怀念起曾经的老味道。    但那个时候,饱经风霜的双亲早已驾鹤西去,再也没有人为他做炖得稀烂的煮鱼,熬得看不出原本模样的虾酱。    孙大人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誓言:    他的生活中不再充斥着鱼腥。    可偶尔午夜梦回,却并未感受到曾经幻想的快乐。    当时的孙大人笑自己矫情,可后来夫人一句话意外点醒了他。    “你这必然是想家了。”    孙大人恍然大悟。    哦,我果然是有点想家了。    想那个爹娘犹在的,破破烂烂的小家。    第89章 剁椒鱼头    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。    接风宴成功奠定基础后, 后面三餐就好办了,几位钦差也和颜悦色的。    早饭由县衙的小厨房主办,熬几样稀粥,备几样花色饽饽, 再配着师家好味送来的各色酱菜、卤味, 就很丰盛了。    三位钦差大人用过早饭, 便会在苏北海等各部门官员的陪同下前往各处查看。    因田地多在乡下,中间有几日少不得下到地方村镇, 一时往返不得, 只好将就。    每逢此时,众人便分外思念在县衙用过的饭食。    一连六日, 苏北海亲自陪同钦差队伍跑遍五公县辖下诸多村镇, 亲眼看过了田亩方罢。    此时大部分麦子已经割完, 原本苏北海是想带着钦差们去粮仓的,谁承想他们竟极细致认真, 非要去到田间地头,找了当地农户细细问过:    多早晚种的?    当时种子多少钱?    多早晚收的?    今年新粮价值几何?税收如何?    今年下了几场雨, 浇过几次水,可还够用?    因之前曾有地方官员为求政绩, 谎报收成,临时去外头弄了麦茬插在地里, 冒充植株, 又以外头买来的陈粮填充粮仓充数,被陈大人识破。    因此再往后,他们问得格外细致。    多少粮食配多少麦茬, 虽略有出入, 但大致还是对得上的。    但凡有一处不妥, 必要细细追究。    苏北海见了,不禁冒出一阵冷汗,止不住地后怕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