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八十二章  (第1/3页)
    “你……”    韶声大骇,怔愣地定在原处,声气也弱了下去。    全然忘了脸上的瘙痒。    她怎么知道了?她知道了多少?她会怎么想?    一定不好受。    也不知道她的身体受不受得住。    玩闹的心思瞬间冷了下去。    思绪乱糟糟地团在心里。    一时不知从何说起。    梅允慈反倒不以为然:“行了,都要做娘娘的人了,胆子还这么小。元应时南征大捷,街头巷尾的小孩都知道,我当然也知道梅家的事情。”    “那……”韶声迟疑地开口。    “我不仅知道,我还看过我兄长的绝笔。”梅允慈随意丢下手中的花,高深莫测地笑了一下,“想知道写了什么吗?”    当然想。    不仅想知道写了什么,还想知道她口中的绝笔,是怎么得来的?是真的?还是由人伪造?    梅允慈这番话,使韶声心里生出许多疑惑,全涌上了嘴边。    韶声还未理清该问什么,却被梅允慈抢了先:“我只能告诉你写了什么。”    她猜中了韶声心思。    “我兄长梅子持,因我这不成器的小妹与柳家勾结,受人攻讦,久困牢狱。幸得周相相护,在皇帝面前斡旋,而得以暂时保全性命,我梅家诸人,也得苟全。”    梅允慈的话,是以南朝旧人的口气说出来的,称周静为周相,周静最后是在丞相之位上殉国的。    话落在韶声耳朵里,不单单是不太寻常,更重要的是,带上了几分叛逆的嫌疑。    韶声下意识地环顾四周,怕有心人听见,连追问梅允慈的心思,都向后略放了一放。    然而,梅允慈并不给韶声开口的机会,继续道:“只是皇帝其余的手下不顶用,叫元应时打过了浔江。打到禄城外。他走投无路了,只好将我兄长放出来,让他守禄城,掩护余人往更南边撤退。京城卫戍的精兵全随着皇帝走了,我兄长便纠集着之前打溃的残兵败将,苦苦支撑。这当然支撑不过。但没人让他走,他也不想走,所以就战死了。死得应当很痛快。相比之下,周相虽比我兄长多活了些时日,但弥留之际,应当备受煎熬吧。”    她的声音里是十二分的无所谓,好像在说别人的闲话。    韶声更不知如何应对。    自觉但凡开口出一声,都显得十足虚伪。    她垂下眼睛,轻轻拍了拍梅允慈的手背。    梅允慈挪开她的手,放到自己肚子上:“别担心,我肚子里都揣上你柳家的种了,还能逃到哪里不成?摸摸看,都长这么大了,还会动呢。”    “来,叫姑姑。”她对着自己高耸的肚皮说。    韶声的眼眶红了。    梅允慈笑话她:“姑姑不好听?那就叫娘娘。”    “嗤,想到日后都要这么叫你,真是不习惯。我今天的话,你可别告诉柳照锋,我相信你,柳韶声。”她难得唤了韶声的大名。    韶声怔然点头。    心里竟荒唐地想起她们未出阁时的光景:原来梅三小姐知道自己叫什么,还以为她只记得柳二。    *    称王并不是件容易事。    齐朔曾经对韶声说过,说称王前要恢复本名,追封先人。